現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世界又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中。在黨的整體工作中,意識形態工作的地位與作用越來越重要,面臨極為復雜的新任務與新挑戰,任何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工作的成效,甚至影響到大局。各級黨委、政府和黨員領導干部,必須高度重視并防范意識形態領域內存在的脫節現象,以高度的自覺性和責任心,更加注重意識形態領域各項工作的有機性、聯動性,更加注重以實際工作推進意識形態建設,切實保障意識形態安全,鞏固馬克思主義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領導地位。
一、切實防范“虛”“實”脫節現象
意識形態與直接的物質生產、交換,距離很遠。但它所反映、倡導的內容卻要落實到物質生產、交換領域,特別是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中來,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換言之,意識形態在形式上是“虛”的,但它的作用、結果卻是“實”的,影響到經濟發展、政權安危、社會健康運轉等。意識形態工作要緊密結合實際,貼近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實現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大眾化、日常生活化,最大限度地發揮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感染群眾的真理和道義力量。在這個問題上,重點是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把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所主張、倡導的內容,落實到實際生活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中去,讓人民群眾真正感受到中國共產黨人言行一致的政治品德。例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倡的內容都要分門別類、根據不同條件盡量去落實。一時落實不了的,也要讓群眾知道落實不到位的原因。在現實生活中,有些黨政事業單位招人,不顧崗位需要與應考者的實際能力,片面強調大學本科出身,就違背了公正原則。還有,雖然黨中央不斷強調民主,但在一些單位,“一言堂”現象依然存在。諸如此類的現象,盡管細微,但因其直接與群眾生活相關,無形中侵蝕著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和黨的形象。另一方面,意識形態領域工作,要防止片面性和簡單化。現實生活的復雜性、多面性,決定了作為現實生活映像的復雜性、多面性——意識形態所反映的事物及其發展,本來就是全面的、發展的。片面性和簡單化,不適當地拔高或者貶低事物,或者抓住一點不及其余,在信息來源多元、價值觀念多樣、社會獨立思考能力提升的新條件下,都會引發人民群眾的質疑甚至反感,帶來偏離意識形態工作本來意圖的負面效應。
防范“虛”“實”之間脫節,從根本上要做到實事求是。在意識形態部門工作的黨員干部,要有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深刻理解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方略,以強大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準確判斷意識形態領域的是是非非,既要防范不適當的夸大,更要防止諱疾忌醫、刻意掩飾,著重從化解人民群眾關心的現實問題著手,增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感召力、說服力。
二、切實防范“攻”“守”脫節現象
意識形態不是自發的,而是需要構建的。意識形態不是支離破碎的,而是具有鮮明的整體性、體系性特征。構建意識形態的過程,往往伴隨著看不見的但卻是實實在在的、激烈的交鋒與碰撞。意識形態安全,更需要花大力氣去鞏固、去維護?!肮ァ迸c“守”,是構建意識形態、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基本手段。
與一般意義上的攻守不同,意識形態領域內的“守”,體現在批駁錯誤思想觀點上。意識形態領域內的“攻”,體現在從正面闡明正確思想觀點、引導健康社會輿論與價值觀念上。審時度勢,攻守兼備,是意識形態工作的理想狀態。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由于事物發展的復雜性與人們思想認識的局限性,往往會產生“攻”“守”脫節現象。在“守”的方面,體現為集中力量攻擊對手的弱點,揭露對手的謬誤,而忽略對自己主張的正面伸張。在“攻”的方面,體現在不顧時空條件變化,自拉自唱,單方面機械地闡述自己的主張,缺乏抓住對方致命缺陷進行有效攻擊的意識與能力。“攻”“守”脫節,嚴重影響意識形態工作的實際效能。意識形態領域內的“攻”與“守”,是動態的而非靜態的。社會發展階段不同,力量強弱對比不同,受眾文化程度不同,信息獲取與交流便利程度不同,對“攻”“守”的要求也不同。在相對封閉和社會獨立思考能力較弱的條件下,尤其是處在相對弱勢的位置上,意識形態工作容易偏向“守”的方面,即通過大張旗鼓地揭露、批判對手的不足,來補強自己的弱勢。與此相反,在開放、相對強勢的條件下,“攻”往往是意識形態工作的主要方式。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從各個方面凸顯自己相對于對手的優勢,客觀闡明自己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與愿景,幫助受大量蕪雜信息包圍的受眾辨明是非,最大限度爭取他們的理解與認同。
防范意識形態工作中脫節現象的產生,技術層面的基本要求,是做到有理有利有節。特別是有節,主要是指在堅守底線的前提下,掌握好工作的力度、分寸與余地,根據不同的情景差異化地運用“攻”與“守”策略,在揭露了異己意識形態謬誤的同時,闡明自己主張的意識形態的正確性。其中的重點,不在“守”而在“攻”。單純的“守”,不能從根本上抓住人心,是守不住的。入心入腦,歸根到底要靠已經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思想觀點,靠對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有效維護。“攻”“守”一體,“守”為“攻”服務。
三、切實防范“內”“外”脫節現象
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的時代潮流。不同國家、制度之間,因為商品、資本、信息、人員的密切往來,客觀上已經形成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特別是信息傳遞前所未有的便利化,給我們的意識形態工作帶來了空前的挑戰。防范“內”“外”脫節現象,是意識形態工作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
對內與對外,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兩個面。在改革開放最初階段,在相對封閉的條件下,意識形態工作的重點在內部。通過教育、宣傳、新聞、文藝等途徑,實現意識形態向全社會的滲透和覆蓋。面向海外的意識形態工作,基本上是跟著國家的外交工作走,對內影響不大。相應地,意識形態工作的內外關聯程度也不高。改革開放以后,這種狀況發生了很大改變。當前,時代的變遷,地球村的形成,世界的交融,人們信息來源的多元化,要求我們更加慎重地推進意識形態工作。內外自然是有別的。例如,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旗幟和靈魂。我們對內強調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對外要做的就是通過各種渠道,讓世界各國人民了解中國的成就,了解中國對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的貢獻,有效傳導和型塑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發展中大國的良好形象。但在互聯網時代,對內對外口徑、做法的不同是有限的。新條件新形勢要求我們做到基本標準的統一,避免出現雙重標準乃至多重標準的現象。例如,現階段,美國帶頭在世界上以雙重標準打壓我國發展,形勢越復雜,越要堅守長期堅守、始終如一的立場,越要高揚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等人類共同價值旗幟,越要身體力行地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全世界的落實。否則,就跳進了別人為我們挖的陷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是東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歐洲則是西方文明的發祥地。正如中國人喜歡茶而比利時人喜愛啤酒一樣,茶的含蓄內斂和酒的熱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讀世界的兩種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笨倳浀倪@段論述,充分揭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明根基,應該成為推進意識形態工作對外對內兩個維度有機統一的根本依據。
四、切實防范意識形態工作與其他工作之間的脫節現象
黨的工作是一個整體。意識形態工作,關系到發展方向、思想導向、民族精神和社會氛圍,必須圍繞現階段黨的中心工作展開,但這個道理并非所有黨員領導干部都明白。因而意識形態工作與其他方面工作之間割裂開來的脫節現象在現實生活中并不罕見。
一種現象是片面強調具體部門工作和領導分工,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對分管部門的意識形態現狀掌握不足,在具體工作上貫徹落實意識形態要求的措施不力。一些部門、地方和單位的政治生態惡化,腐敗、不作為、不敢為、不擔當、推諉扯皮現象蔓延,思想上的根源就是不重視意識形態工作。我們有9100多萬黨員,如果每一個黨員心目中都裝著黨和人民,裝著黨章和黨的規章制度,以黨員的高標準嚴要求履行職責,以實際行動詮釋黨的性質和宗旨,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必然清朗澄明、昂揚向上。另一種現象是意識形態部門的某些工作,落實黨的最新政治判斷、理論成果的步伐不夠迅速,時效性不夠強,對社會上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的回應也不夠及時,以致于某些雜音不時出現。全面深化改革,必然觸及既有的社會利益格局與不符合時代需要的思想觀念,相應的反彈也是正常現象。意識形態部門的重要任務,是把已經被實踐證明了的、黨中央已經做出定論的科學論斷,通過宣傳、教育、理論研究等途徑,快速、及時地傳播到社會各個領域。例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民營經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素,兩個“毫不動搖”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方針。再如,改革開放以來新產生的社會階層的政治定位,我們黨已經很明確了,那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即便如此,社會上、黨內外,甚至在某些黨員領導干部心目中,還是反復出現質疑民營經濟屬性、新階層政治定位的聲音。意識形態部門,在諸如此類問題上負有重大責任。
強調意識形態工作與其他領域工作的有機聯系,并不是要泛化意識形態,用意識形態標準去衡量一切工作。這樣理解,是對意識形態地位、作用的曲解或誤解。通過各種渠道及時發聲,大張旗鼓宣傳黨的主張,澄清種種不正確的認識,防范出現意識形態真空,為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工作創造良好的思想氛圍、輿論氛圍,是意識形態工作的根本任務。